青岛市总工会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发展“工力量”

政策研究室 2025-03-10

青岛市总工会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全方位整合工会宣传资源,创新打造“345”工作模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引领的政治性、广泛性和有效性,使广大职工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所谓“345”模式,即创新用好“三个精神”教育基地、职工文化阵地和融媒体矩阵等3大思政基地,做精工会学习、视频、文艺、创新创效成果等4大思政作品库,做细岗位赋能、心理健康、法律维权、文体活动、家庭关爱等5项惠工服务,切实把思政引领融入工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切实发挥主力军作用。


        正视新形势、新变化,提高思想政治引领的覆盖面

青岛工会移动客户端的数据显示,在全市实名认证的工会会员中,35岁以下青年职工约占总会员数的43%,其中“95后”会员约占总会员数的五分之一。

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更需要采用启发式、案例式、体验式方法,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年轻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三个精神”教育基地的打造就切中这一变化。青岛市劳模工匠馆、青岛工运馆常年面向市民、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从2021年开馆至今,青岛劳模工匠馆线上线下总参观人数已突破30万人次。青岛工运馆以丰富的史料、颇具纪念意义的历史文物再现了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人运动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目前已累计吸引近20万人次到馆参观,切实发挥了工会红色阵地“小展馆,大作为”的作用。

除两大展馆外,全市还打造了一批工匠街、工匠路、工匠园,他们已形成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立体矩阵,各行各业的职工可随时走进基地,身临其境感受一代代产业工人与城市同成长、同奋斗的辉煌历程,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工群体更加广泛是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面临的又一个新变化。220万,是当下青岛全市产业工人的总数。这其中除了生产车间的一线职工外,还包括大量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他们工作地点不固定,工作时间灵活,很难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充电”。为解决这一问题,青岛市总工会打造起职工书屋、新时代共享职工之家等职工文化阵地,构建起职工文化服务“15分钟生活圈”。依托这些服务阵地,各级工会积极开展读书会、红歌会、微宣讲等各类活动,把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嵌入各服务阵地功能中,营造爱学乐学善学的浓厚氛围。

信息传播形式更趋多元亦是思想政治引领面临的新变化。为有效扩大思想政治引领的覆盖面,青岛市总工会在全市选树了77个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百个惠工宣讲点,立足各区域各单位实际开展针对性教育实践活动。

持续创新,筑牢职工思想基石

当前,网络技术、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异常便捷,信息的内容和质量也更加多元且复杂,职工的思想变化随之加快。因此,工会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要取得实效,就要围绕“创新”做文章,创新内容、创新形式。青岛市总工会创新打造学习、视频、文艺、创新创效成果4大作品库,在广大职工中持续发出工会好声音,让新时代工会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充满活力。

青岛市总工会做过一份面向9240名职工的调研,80%的青年职工希望丰富文化供给,满足自身对高品质文化的需求。其中,有很多“95”后职工提出要丰富文化产品、文创产品内容。市总工会创新打造的“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就瞄准此痛点,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10月23日,在青岛湛山花园酒店,“人民工匠”许振超先进事迹报告会正在进行。海尔、青啤、中车四方等企业的职工和青岛技师学院、青岛酒店管理学院、青岛市经济贸易技术学校的学生代表认真聆听许振超的讲述,不时用笔记下他发言的“金句”。报告会还是首场青岛职工思政课,青岛市总工会推出这堂思政课,意在用许振超的事迹激励广大职工坚定技能报国理想信念,练就技能成才强大本领,投身技能建功火热实践。值得一提的是,首场青岛职工思政课后,青岛各级工会持续举办百场“人民工匠”许振超事迹报告会、文艺宣讲会,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作用,把思政课讲好讲深讲活,让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青年职工、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受到触动。

与此同时,青岛市总工会还编印了《劳动铸魂》《劳模工匠耀岛城》《青岛工运史》等一批阅读作品,用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工”字系列职工文化特色品牌,将思想引领融入职工文化建设中。

文艺作品库的内容亦是有声有色。青岛市总工会原创了话剧《地铁六号线》和情景剧《人民工匠许振超》《中国名片》《榜样的力量》,组织制作了纪录片《铸魂》《我和我的时代》等主题影片,以丰富的文艺作品影响职工,用先进文化培育广大职工。

在视频作品方面,推出《xuan了,工匠》《一起上班吧》《工位爱情》等短视频节目或作品,为职工提供精准化、订单式、多层次文化服务。

在创新创效作品方面,青岛市总工会连续两年举办全市职工创新创效成果展,面向社会发布“五位一体”职工创新创造成果,以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创新成果激励职工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追求卓越。

此外,青岛市总工会在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时,始终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的方向,坚持办好用好工人文化宫、职工夜校、周末赋能吧等阵地,通过延时错时服务、丰富教育形式等,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平度市总工会为职工“定制”了夜校服务模式,解决职工“难挤时间”“难选内容”“难以就近”等培训学习难题。在内容安排上,“技”“艺”培训相辅,根据职工需求按照公益优化的原则开设了人工智能、短视频剪辑拍摄等工作技能类课程,还有烘焙、摄影、健身等生活技艺类课程。

青岛市总工会坚持做好“每周一讲”工作品牌,从1983年开办至今,从未间断。课程安排上,紧跟时代脉搏,紧紧把握职工的时代困惑、时代使命,及时解读时代思想,力求讲深、讲透、讲活,引领职工深刻感受思想伟力,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据了解,目前青岛市总工会已打造起“每周一演”职工大舞台、“每周一讲”职工大讲堂、“每周一练”职工大健身、“周末赋能”素质大提升等四大文体公益品牌,不断满足不同职工群众圈层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此外,每两年举办一次的职工文化艺术节,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吸引了百万职工参与。

守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触达率不断提高

维护职工利益是赢得职工信赖的前提。推动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走深走实,终极目标是增强职工情感认同。如何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劳动关系的新特征、职工群众的新诉求,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工会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青岛市总工会聚焦广大职工的现实需求和压力,积极整合工会内部阵地和活动资源,将思想教育贯穿到高效提供工会服务的全过程,以优质服务凝聚广大职工。

——为广大职工提供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通过整合工会网上资源深度开展职工生活品质提升行动,打造工会线上服务体系,齐鲁工惠App年服务职工超500万人次;聚焦广大职工的就业压力,有效发挥工友创业带动作用;聚焦职工普遍关注的婚恋交友和心理健康问题,聚焦女职工特殊保护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爱,增强“缘系一线·会聚良缘”、爱心妈妈小屋、爱心托管驿站、爱心托育中心等惠工服务品牌影响力。

——深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职工群体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把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同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

长期以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被认为是一种短暂的、临时的就业形态,其社会认可度、工作稳定性长时间处于较低的水平。为给予其更好的思想引领,全市各级工会筹集专项资金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互助保障险,建立“青岛·惠工家”工会“阵地+服务”项目。此外,还建立起覆盖200万职工的职工心理服务实体阵地、全时服务的线上阵地,引导职工正确管理情绪,适应社会发展,以积极主动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生活。

——注重满足职工提高技能素质、追求长远发展的需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拓宽职工的成长成才通道。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聚焦让更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实现由“工”向“匠”的跃升。在顶层设计上,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党建统领改革全程,组织17个相关部门建6项机制,确保每项具体改革措施及时落地落实。密集出台40余条措施释放政策红利,为产业工人的成长提供保障。

聚焦职工素质提升需求,大力推进“求学圆梦”行动,为一线职工提升学历买单,已累计投入资金2815万余元,补助近万名一线职工在职读大学。

聚焦职工职业生涯全周期赋能,成立青岛工匠学院联盟,由工会、院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开启职工技术培训和工匠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工匠+”专业导师团队,实施“三个精神”教育课程“岗位技能提升”等计划,为产业工人加快成长不断赋能。

青岛日报2025-1-17



网站首页 | 工会概况 | 政策研究 | 组织建设 | 劳动经济 | 法律服务 | 宣传教育 | 女工园地 | 权益保障 | 机关党建 | 资料中心 | 协同办公
地址: 中国-郑州建设路126号 邮政编码:450000 电话:0371-67883101 工会热线:12351
版权所有:郑州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273号 豫ICP备17051074号-1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