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总工会积极探索“1+2+3”模式,推动形成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聚变效应”。2024年四季度以来,河南各级工会已开展“大思政课”1200余场,线上线下覆盖职工430万人次。
一、聚合资源,打造“一个联盟”
坚持试点先行,指导洛阳市总工会等单位建立“工会+高校+企业”思政课工作联盟,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课题申报工作。联盟秉持“工作联动、机制联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工作理念,聚焦涉工热点,立项研究课题30余项,构建起协作共育、持续加强的“大思政课”建设模式。
二、夯基固本,完善“两大体系”
(一)建强制度体系。在全国工会系统率先出台《关于打造“河南工人大思政课”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工会理论宣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大思政课”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要求,为基层工会开展工作提供指导。
(二)做优人才体系。下发《关于推荐“河南工人大思政课”名师的通知》,吸纳大国工匠杨金安、最美教师周荣芳等一批劳模工匠、思政教师入库。同时建立思政名师以赛促进、培训提升、服务保障等管理体系,实现名师挖掘、培养、评价等全周期管理。
三、守正创新,建好“三大平台”
(一)拓展线下平台。按照上下联动、全面覆盖的要求,广泛开展“面对面”讲授。2024年12月,开展“大思政课”首场宣讲,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姜雨荷等4位劳模工匠登台授课,线上线下66万人次观看。
(二)赋能线上平台。推出首位AI理论宣讲员“豫小宣”,通过视频、人机对话等新模式进行理论宣讲。制作“大思政课”微课46期,下发至基层工会及省属高校,推广至新媒体平台,总传播量达到220万。
(三)搭建文艺平台。开展河南工会万场文化活动进基层,以“理论+文艺”形式推动“大思政课”落实落地。各级工会纷纷将文艺宣讲与劳模宣讲、知识竞答等相结合,让职工群众在春风化雨中感受理论的温度、思想的魅力。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