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总工会 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政策研究室 2025-03-27

推荐词:

浏阳市总工会以“六共”理念(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渠道共通、问题共商、发展共赢)为牵引,创新打造“浏阳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助力乡村振兴联盟”,构建“技术攻关、产业孵化、人才培育”三位一体联动机制。通过聚合劳模工匠创新势能,推动乡村产业从零散经营向全链条升级转型,探索出“工会主导、多方联动、产业共生”的集群发展新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乡村增色、发展增效的多维共赢,为深化产改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工会搭台、劳模领跑、产业共富”的“浏阳经验”。

经验培育过程:

2015年以来,浏阳市总工会聚焦农业领域,以劳模精神为引领,支持伍国强、杨意红、张小珂等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些工作室扎根田间地头,围绕农业生产、农技推广、电商销售等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初步形成“一室一特色”的创新格局。2020年,面对乡村振兴进程中技术、产业、人才等挑战,浏阳市总工会成立由省劳模伍国强领衔,汇集1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14位劳模工匠的创新工作室联盟,构建“技术革新驱动产业转型、技能提升激活人才动能”双轮驱动新范式,助力浏阳农业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分散迈向集约,实现跨越式发展。

主要内容:

(一)搭平台、建机制,凝聚协同创新合力。一是打造跨界协同平台。成立“劳模+”服务网络,整合专家25人、直播达人67人、运输公司12家,形成“问题共商—资源匹配—联合攻关”闭环。二是建立素质提升机制。开展“劳模师徒结对”“创业导师”计划,培育创业带头人,孵化职工科创项目。三是构建技能竞赛平台。支持设立“乡村美食制作”“电商直播达人”等赛事,吸引近百家企业500余名农民工参赛。

(二)强联动、促融合,释放优势互补效能。一是技术攻关协同化。联盟组织农林牧渔等专家团队,每年开展实用技术指导400余次;联合长沙市疫控中心劳模团队定期开展技术人员和栽培能手培训。二是产业链条一体化。链接资源建设新媒体矩阵,推动形成“直播+旅游+产品+民宿”融合模式,参与“周末烟火秀”“浏阳嗨卡”等品牌营销,带动文旅产业显著增长。

(三)重典型、强赋能,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一是注重基地化引领。拉动政府投入近千万元大力支持联盟发展,通力打造7大示范基地,覆盖辣椒培育、稻田养鳖、黑山羊养殖、民宿开发等多个领域,创造经济效益超35亿元,带动就业5.6万余人。二是注重品牌化运营。“藏湘鸡”入选浏阳特色养殖“第四黑”,鸡肠子辣椒获国家地理商标注册,主流媒体多次专题报道,形成“一产一链一标杆”示范效应。

应用成效:

从“单点创新”至“全域赋能”,浏阳市总工会以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为纽带,通过技术破题、产业筑基、人才强链,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双突破、人才培育与社会效益双提升、品牌影响与模式输出双辐射。目前,已开展免费技术指导1200余人次,技术培训143次,培训人数达7600余人,孵化职工科技创新项目28个,研发新品种58个,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63项,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1项、省级丰收奖2项,出版专业著作6本,主持参与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5项,持续书写“产改赋能、产业兴农、人才强村”的鲜活篇章。


网站首页 | 工会概况 | 政策研究 | 组织建设 | 劳动经济 | 法律服务 | 宣传教育 | 女工园地 | 权益保障 | 机关党建 | 资料中心 | 协同办公
地址: 中国-郑州建设路126号 邮政编码:450000 电话:0371-67883101 工会热线:12351
版权所有:郑州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273号 豫ICP备17051074号-1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