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渝中区总工会打造“工建+”思想政治引领体系 数智赋能基层治理
为解决基层工会“工作力量弱、工作统筹弱”等问题,渝中区总工会积极探索将工会工作融入“141”党建统领基层智治体系,将工会力量与“社区—网格—微网格”治理链条有机结合,联动工会干部、网格员、热心职工等“N力量”形成闭环工作模式,多跨协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1000余人次,为工会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可复制经验。
(二)沙坪坝区总工会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急难愁盼和社会管理问题创建“骑手友好街区”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沙坪坝区总工会确定2个街道和10个小区为首批“骑手友好街区”创建单位,破解骑手“进门难”“找路难”“停车难”,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可感可知的贴心服务,推广意义强。
(三)市教科文卫体工会“室、站、网”融合 建立法律专家赋能产改新机制
市教科文卫体工会发挥高校法律专家人才优势,建立“创新工作室+劳动者驿站+产改学习平台”联动赋能产改新机制,贯彻系统思维,凝聚工作合力,以点带面、以小治大、以改促效,以专业力量有效强化产业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在法律宣讲、普法教育、网络学习等方面成效突出。
(四)大渡口区总工会“惠新码”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门难”问题
大渡口区总工会率先在全市推出“惠新码”小程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从业身份数字认证,实现“亮码进门”高速快捷、暖心服务温馨可感、基层治理深度融入,已有50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注册使用,受众多、覆盖面广,是区县级工会自主探索出的典型做法。
(五)市金融财贸轻工纺织工会以“三化”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市金融财贸轻工纺织工会积极谋划、先行先试、强化协同,发布关于构建银行业和谐劳动关系行业试点工作方案,制定示范企业标准,推动责任体系化、任务标准化、工作实效化,28家银行细化落实举措95条,创新活力和工作效能不断增强。
(六)北碚区总工会用活“一函两书”联动机制 协同打造职工维权新“枫”景
北碚区总工会落实全总常态化治理欠薪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机制作用,做实工作协同、指导监督、跟踪回访,为381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709万元,有力保障职工劳动权益,切实做好工会法律监督“后半篇文章”,推动打造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双赢”局面。
(七)渝北区总工会高效赋能劳模精神进校园 探索构建劳动教育新体系
渝北区总工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联合区教委把劳模资源嵌入中小学特色劳动课堂,梳理劳动教育“需求清单”和劳模工匠“资源清单”,推行“劳模+课堂+基地”育人模式,结对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57个,走出一条富有劳模特色的劳动育人路径,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八)南岸区总工会强化区域合力建会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岸区总工会成立全市首家数字经济产业工会联合会,重调研、抓合力、送政策、优服务,有效探索出工会服务“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新路径,有力推动全区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九)巫山县总工会“四强四抓四提升”筑牢和谐劳动关系
巫山县总工会从2021年起积极探索筑牢和谐劳动关系新机制,始终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建立起“人社+工会+社区街道+企业”联动共推机制,率先探索“指尖”上的集体合同签订和街道集体协商专题会议,培训集体协商指导员、乡镇(街道)社会化工作者、职工代表等1000余人,打造出“一站式”“专人式”和谐劳动关系服务招牌。
(十)忠县总工会强化数字化监督 赋能工会经审新模式
忠县总工会聚焦提升工会经审工作效率和质量,积极与县审计局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在政务工作平台嵌入工会经审工作智能报表组件,打造“报表+台账”数字化融合场景,培训提升工会经审干部大数据分析能力,着力看好工会“钱袋子”,切实过好工会“紧日子”,有效发挥示范作用。
重庆市总工会2025-3-4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