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也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之年。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海口市总工会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维权服务、改革创新、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五大领域持续发力,书写了服务职工、赋能发展的生动篇章。从弘扬劳模精神到建设产业工人队伍,从拓展“驿站+”服务到打造“智慧工会”,海口工会系统围绕打造“六个之城”的发展目标,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为自贸港核心引领区建设注入澎湃动能,为职工群众筑起幸福港湾。
去年以来,海口市总工会先后荣获2022-2023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奖、2024年度全省工会系统调研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省第四届集体协商竞赛“优秀组织奖”等称号,以及报送20篇案例入选全总、省总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并推出首创“普法+”工会综合治理办法,入选2024年优秀制度集成创新案例。今年,海口19人获评全国、省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思想政治引领 点亮奋斗之路
“多年来,我深知排水工作对于这座滨海城市的重要性,越是大风大雨,我们越是要奔赴一线。”3月31日,2025年劳模工匠巡回宣讲首场活动走进海口市京兰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职工之家,曾任海口市排水设备事务中心秀英养护队队长的“全国先进工作者”陈清琪用质朴的言语,向职工群众讲述自己守护城市“血脉”的排水生涯。“虽然我已退休,但是这份劳动精神永不过时,希望通过巡回宣讲感染更多人。”他说。
这是海口工会深化思想政治引领的缩影。2024年,海口工会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宣讲、劳模示范宣讲等超50场,通过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凝聚职工奋进力量,覆盖职工群众8万余人次,将党的创新理论,以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送进校园、企业、社区。
除了线下宣讲,海口市总工会还创新打造劳模题材系列漫画《“中国梦劳动美”海口劳模故事》,把海口劳模故事变成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手绘漫画,运用新媒体传播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递给广大职工。
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海口市以“中国梦·劳动美——建功自贸港劳动筑梦想”为主题,在全市职工中开展5大类,20项活动。4月23日,2025年海口市总工会“岛·读”主题阅读活动暨“海宫仔读书号”在海口市工人文化宫启动,以阅读为桥梁讲述海南工运史,以史为鉴,以阅读赋能职工成长。
“近年来,海口市依托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阵地,通过读书会、讨论交流会等形式,让思想引领更接地气。” 海口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海口市含全国、省级、市级职工书屋及自建职工书屋、阅读站点总计约247家,藏书量约64.73万册,惠及职工超过20万名。与此同时,海口市工人文化宫“点亮”工程焕新升级,去年组织开展多样化主题活动、公益课堂下基层、常态化公益培训班等超400场次,服务职工群众上万人次。
从企业车间到社区广场,从校园课堂到网络空间, 海口正以多元化的方式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凝聚起百万职工奋进自贸港的磅礴力量。
建功立业赋能 锻造“海口工匠”
走进位于龙昆南路的一家酒楼后厨,随着锅铲翻飞、火焰升腾,一道道香气四溢的美味佳肴从厨师杨福贵的手中呈现出来。得益于海口工匠学院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他考取了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月薪达近1万元。这背后是海口工会紧扣自贸港产业需求的人才培育体系。
为进一步推动产改工作创新发展,我市制定 《海口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项工作方案》《海口工匠学院创建管理试行办法》,以“工会+院校+劳模工匠”的模式,打造8家市级工匠学院,创建52家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职工创新工作室,推动海口经济学院成功挂牌海南省第一批省级工匠学院。此外,“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为企业提供数字技能、电工、新能源汽车维修等订单式培训444人次,推动技术工人由“工”向“匠”转变。
技能人才是自贸港建设的基石。2024年,海口市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赛促练充分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举办重点工程项目、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营商环境等11个行业26项工种劳动和技能竞赛20场,“安康杯”知识竞赛5场,共带动12万名职工参与,覆盖行业、竞赛工种、报名职工均创历史新高。多年来,海口市共有1463名职工通过“工会杯”竞赛晋升为中级工和高级工,累计报送创新成果43项。
为做实做细职工服务工作,助推职工就业创业,海口市去年开展“工会送技能培训促就业”技能培训活动30期,培训学员1811人次,有效提升学员的就业能力;开展“工会帮就业”专项行动,举办就业招聘会25场,提供就业岗位2.15万个。“感谢工会的‘一条龙’服务,帮助我们轻松学、好就业。”严莉莉通过海口市总工会技能培训班后便考取了职业技能证书,并通过工会驿站微型招聘会找到一份月嫂工作,月薪达1.5万元。
海口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今年将继续拓展“驿站+”一站多用新模式,聚焦劳动者重点关注关切的需求,从技能提升到就业对接,以全方位服务助力职工在自贸港建设中实现人生价值。
维权服务暖心 托住“稳稳幸福”
“如果不是工会的金秋助学活动,我根本负担不起儿子的上学费用。”海口市市政工程维修公司困难职工韩女士的儿子连续4年获得工会助学金,累计受助超6万元,圆了“大学梦”。像这样的暖心故事,在海口工会的维权服务中不胜枚举。2018年以来,海口市总工会筹集帮扶资金超1826万元,帮扶困难职工约9000人次,为上百名困难职工子女圆“大学梦”。
在医疗保障方面,职工邓先生因脑出血数次住院共花费超54万元,经社保报销后仍需个人支付约4.3万元,工会通过医疗互助补助为其报销近4万元。“他因病住院20次,我们压力很大,幸好有工会‘娘家人’及时帮助。”该职工妻子激动地说。2018年以来,海口市医疗互助活动吸引超27万人次职工参加,缴纳互助金4564余万元,受理申请1.77万人次,发放补助金3738余万元。
为依法筑牢职工权益屏障,2021年以来,海口工会首创推出“椰小工说法”工会普法宣传品牌,通过情景剧演绎、广播互动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普法维权80余场次,覆盖职工超30万人次。同时,工会牵头、参与调解的欠薪维权案件超56件,帮助近1500名农民工追回工资等薪酬待遇约5770万元。
此外,海口市扎实推进集体协商,全市已签订1178份集体合同,覆盖1178家企业及110881名职工;同时签订了135份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覆盖2563家企业及40248名职工,集体合同签订率持续保持在87%,稳居全省首位。
工会“小驿站”传递“大温暖”。海口市总工会连续4年将建设工会驿站列入“服务职工十件实事”。去年,海口工会驿站建设任务目标为28个,市总工会将建设目标提升至60个,并最终以225%的完成率超出了预期。截至目前,全市建设97个工会驿站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
今年,海口我市将建好用好职工活动中心、职工服务中心、工会驿站等职工服务阵地,高起点高站位 高标准谋划运营管理,继续组织开展好“工会服务职工10件实事”,进一步扩大医疗互助、工会佳缘、健康体检、工会普惠等项目的覆盖面、受益面。
改革创新驱动 擦亮“工”字招牌
近年来,海口市总工会以深化基层工会改革为动力,以固本强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打造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模范型、温暖型工会,擦亮椰城“工”字招牌,展现工会新作为、彰显工会新担当。
新建基层工会组织179家,发展会员4.15万人,新增货车司机会员数位居全省第一······海口深入实施建会入会三年行动,一个个亮眼成绩诉说职工对工会“娘家人”的信任。目前,全市已实名制采集工会组织4316家,录入工会会员超46万人。
在海口市总工会的推动下,商圈工会联合会、 在建工程项目工会、外卖配送企业联合工会、货运企业联合工会、网约车行业联合工会陆续成立“,小三级”工会队伍进一步壮大,向基层倾斜各类资源,有效推动了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强起来”。
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海口市总工会以数字化改革破题,打造“智慧工会”服务体系。海南工会职工医疗互助一站式服务平台上线,实现线上申领“零跑腿”;在税务大厅设“工会经费收缴办事点”窗口,实现工会业务与政务服务有效对接;打造3家24小时智能化工会驿站,不断提升全天候、 精细化服务职工的能力。
目前,海口共有各级各类职工服务阵地超过500家。此外,依托“驿站+”多元融合,创新推出“驿站+就业”“驿站+普法”“驿站+非遗”等服务品牌。“我们要让驿站不仅是休息点,更是服务综合站。”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思想引领的“凝心铸魂”到改革创新的“破茧成蝶”,海口工会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立足海南自贸港核心引领区建设,这支“职工娘家 人”队伍正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书写着“维护职工权益、服务发展大局”的崭新篇章,为海口打造“六个之城”注入不竭的“工”力量,以亮眼“成绩单”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海口日报2025-5-2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