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为切实履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宣恩县总工会聚焦服务中心,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嵌入“八五”普法全过程,依托“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构建“预防-调解-仲裁-诉讼”全链条治理体系,努力把矛盾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走出了一条具有工会特色的法治建设新道路。
织密“小三级”普法网络,源头预防夯基础
一是搭梯建队,纵贯到底。在宣恩县总工会统筹下,依托乡镇(街道)工会、企业(社区)工会联合会,广泛吸纳各级劳模、工匠、一线职工代表、优秀工会干部、企业负责人、社区网格员,组建一支“职工普法宣传骨干”队伍,形成“金字塔”式普法梯队 。
二是靶向供给,分层滴灌。聚焦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等高频风险,分层分类制定“课程菜单”。工会干部通过培训班等方式,强化《工会法》《劳动法》等核心法规及调解技巧的学习,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线职工通过班前会、安全学习、工会活动等契机,开展“微课堂”“案例大家谈”,让法律条文变得鲜活可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物流园、外卖站点实现“快闪式普法”。截至目前年均开展各类针对性线下普法活动50余场次,覆盖职工近万人次。
三是云端普法,触屏即达。通过微信公众号、基层工会微信群等平台,定期推送政策速递、以案释法、在线问答等内容,同时提供“点对点”法律咨询解答,打造“指尖上的普法站”,实现“普法不打烊、服务零距离”。年均发布30余篇,浏览量超1.5万人次。
打造“一站式”维权平台,多元调解化纠纷
一是聚合多力,打造“一站通办”枢纽。牵头联合法院、人社、司法、检察等部门,升级打造“人社+工会+法院+司法”劳动争议裁调审对接工作室。整合专业律师、调解员、劳动仲裁员、法官(法官助理)等力量,形成“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工作格局。
二是分级过滤,形成“调解闭环”链条。鼓励基层工会干部、普法骨干第一时间介入苗头性、倾向性纠纷,力争“小事不出班组、不出社区”。对一般纠纷由“小三级”工会就地化解;对复杂案件实行“调解-仲裁-司法确认”全链条闭环,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三是前端止损,实现“诉源善治”成效。通过“小三级”工会网络预警和“一站式”平台高效运作,大量劳动争议在诉讼前端得到有效化解。年均通过调解成功化解劳动争议案件15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为职工追回欠薪、工伤赔偿、经济补偿金等各类权益款项累计超过400万元,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有效减轻了职工诉累和司法压力。
创新“订单式”普法体系,精准服务提效能
一是需求扫描,绘好“精准像”。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反馈”的方式,广覆盖、无感式收集职工在劳动合同、工伤维权等方面的法治需求,建立“需求清单-研判报告-普法目录”三张清单,运用大数据、定期分析研判,动态调整普法重点内容和形式。
二是场景赋能,打造“沉浸圈”。通过工会驿站、职工书屋等服务站点,开展“一分钟说案”“以案释法”等活动,打造集休息、学习、咨询、调解功能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微阵地”。目前开展“订单式”普法进驿站、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12场,惠及职工5000人。
强化“嵌入式”法治理念,源头参与促善治
一是赋能企业治理。宣恩县总工会深入企业、行业、区域指导帮助企业工会规范开展集体协商,督促企业依法完善规章制度,将法治要求嵌入企业日常管理。通过普法引导企业和职工树立“协商共赢”理念,从源头上减少劳资冲突,优化营商环境。
二是融入社会治理。积极参与县域社会治理工作,将劳动争议预防化解、职工队伍稳定情况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并定期开展分析研判。通过成功化解个案,形成良好示范效应,促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
宣恩县总工会 2025-7-23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