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总工会在市总的正确指导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服务职工、维护权益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促进和谐稳定为主线,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线上线下”双平台
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
坚持政治引领“把航向”,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召开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劳模宣讲会、专题培训会传达学习,在全区工会系统和广大职工群众中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创新打造“六大场景”思政课和思政宣传“云阵地”,依托“静海区总工会”微信公众号、“静海职工之家”微信服务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劳模工匠“云领学”、知识竞赛“云比武”、经典好书“云阅读”等线上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劳模先进、工会干部进企业、车间、学校讲思政课24场次,开展宣讲51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造以“劳动托起中国梦”为主要内容的劳动主题公园,通过多种载体和形式,集中歌颂劳动、赞美劳模、展现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主力军风采。
“阵地建设、效能发挥”双推进
打造服务职工矩阵
坚持服务大局,立足基层职工需求,持续推进各类工会阵地建设,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有效、群众满意的职工服务阵地,让广大职工切实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目前,全区共建有职工之家890个;爱心妈咪之家53个;劳模和工匠人才(职工)创新工作室34家、工匠学院4所;工会驿站124个,其中全国最美驿站5个、天津市最美驿站24个;职工书屋82家,其中全国级5家,市级52家。充分发挥工会驿站服务辐射作用,开展政策宣讲、普法宣传、发放绿豆汤、慰问外卖女骑手等多种活动。打造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服务高地,以区职工服务中心和国网天津静海供电有限公司为试点,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加载各项服务功能,成功入选市级试点单位,有关做法入选服务职工十佳典型案例。
“技能提升、创新创造”双引擎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积极履行工会牵头抓总职责,组织召开2025年静海区深化产改工作部署会,研究制定《静海区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机制工作规则》《2025年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争先进位”工作措施》《2025年产改工作要点》等文件。举办产改专题培训班、产改专题知识竞赛,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专业素养与精神风貌。推动60余家规上非公企业主动融入产改浪潮,形成“政策引导、企业发力、职工受益”的良性循环。相关经验做法被《天津工人报》产改进行时专题报道。将劳动技能竞赛融入区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产业,今年以来,开展“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20余场,举办“技展京津冀 共筑中国梦”“静海工匠杯”等技能竞赛4场次,参与职工2千人以上。积极探索工匠学院与工作室联盟结对共建,提供创新交流平台,进行有效沟通和精准对接,将联盟打造成为传承劳模工匠精神的“主平台”,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的“练兵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站”,转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孵化器”。相关经验做法被《天津工人报》予以宣传报道。
“帮扶救助、惠工服务”双联动
增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效
立足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将服务项目“菜单化”,持续做好“四季帮扶”、困难职工帮扶、心理关爱、劳模疗休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爱等暖心服务。今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30余万元,先后解决超2万名职工的急难愁盼问题,向472名职工发放住院慰问金和大病救助金,为1400余名农民工、困难职工和新业态劳动者开展免费查体,为新业态劳动者发放暖“新”礼包1045份。推进工会服务数智化建设,创建“静海区职工之家”微信服务平台,开设惠工商城、心理健康、法律服务等板块,累计服务职工群众3200多次,解决就业110余人,调解纠纷40余次。“静海区职工之家”微信服务平台获得全总“创新型平台”和“最具影响力平台”荣誉称号。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双促进
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天津市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举办“百年工运铸辉煌 勇担使命谱华章”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职工文艺汇演暨劳模先进讲述活动,通过“文艺+思政课”的形式,生动诠释劳动精神,展现劳模风采。持续打造“工”字系列职工文化品牌,先后开展“礼赞劳动美 奋进新时代”静海区五一书画摄影竞赛、“筑梦百年工运 影亿红色经典”职工观影等系列活动。依托职工服务中心阵地,开设书法声乐、舞蹈健身、茶艺太极等文化体育培训活动176场,大力营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浓厚氛围,为职工的业余生活注入健康活力。
腾讯网 2025-8-8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