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应县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工会关于“县级工会加强年”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大力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推进新业态劳动者建会入会与维权服务、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打造服务阵地等工作,为推动宝应县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广大职工生活品质做出了应有贡献。
夯实基础,提升工会组织覆盖面
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机制,以“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为抓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双覆盖双推进”工作为重点,在全县基层工会开展建会入会全覆盖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建会入会摸排工作,集中力量攻坚,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工会组织覆盖和工会工作覆盖“双提升”。截至目前,新建工会组织56家,其中新业态工会组织1家,吸纳会员3000多人。联合县交通运输局开展运满满货车司机建会入会专项行动,在韵达物流园、沿广加油站司机之家等地开展货车司机集中入会活动,货车司机入会集中行动在宝应“遍地开花”,2000多名货车司机加入工会组织。
深化产改,助推高质量发展
制定产改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方案,发布产改成员单位实事项目。指导宝胜、晨化等产改企业探索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民主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民主协商,稳定劳动关系,助力企业发展。牵头召开产改联席会议,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县总班子成员分头挂联指导2家省级、5家市级及18家县级产改试点企业,汽配、羽绒家纺、玻璃制品等重点产业集群产改取得新成效。持续开展“万名职工练兵比武”活动,承办、举办市县职工技能比武活动9场,参加市级技能比武7场,推荐、动员600多名产业工人积极投身市县比武。引导1104家单位参与“安康杯”竞赛系列活动,45家企业创建职工“暧心暧胃”好食堂,3家获评扬州市“十佳好食堂”。
在全县重点企业中推行职工健康驿站。举办工匠学院首期职工技能培训班,培育企业自动化设备技能人才;开办职校劳模工匠展馆,以职校为基地展现劳模风采。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培训、读书研讨、座谈交流、知识问答、调研参观等方式,将“职工思政工作进班组”“双进”、职工素质提升纳入职工大讲堂平台,以“跟进学”强化“跟着走”,开展“听党话、跟党走”职工大讲堂50多场。
建强阵地,提升工会服务品质
坚持“强化县一级、示范镇一级、完善功能性服务设施”的思路,出台《关于推进工会服务阵地建设实施意见》,多次召开观摩会、推进会,确保阵地真正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先后投入600多万元,新建县级职工服务中心,服务项目从2个增加到8个,打造网上“宝工惠”普惠商城和创业就业两个服务平台;引进社会组织,建成法律援助、婚恋交友、文体活动三个中心。改造提升县工人文化宫,建成职工书屋、职工大讲堂等8个服务项目阵地,使工人文化宫真正成为职工的学校和乐园。赋能创优试点工作成效显著获省总表扬。
指导柳堡镇、望直港镇建成示范性镇级职工服务中心,新建6个“户外劳动者驿站”“骑手之家”“司机之家”,提供24小时服务,爱心全天不打烊。成立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业工会联合会,建立行业工会指导员联系制度,指导做好活动开展、维权帮扶等工作,开展“3+X”固定服务日活动,做到每月有安排、每季有主题,真正让新业态工会成为凝心聚力的“职工之家”。与鹊桥协会合作,购买三方服务,为单身青年职工创造相遇、相识、相知的机会,满足全县青年职工的婚恋需求,拓宽单身青年人才交友、沟通渠道,缓解调节青年职工生活压力。开展了第十轮职工医疗互助互济,去年入会达57000人,占全县职工总数65%,走在了全市前列。
建立完善全县基层企业、镇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联动部门信息员、调解人员,每周进行信息共享汇总,安排专职调解员在县多元化解中心开展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已有近20多起案件调解成功。同时,着力健全多元维权机制,建立劳动争议信息研判、四方联动协调、多途径分级化解三项机制,联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人民法院等部门,成立县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聘请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协助工作,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相关做法在全省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会上进行交流,连续五年获评省总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例。
扬州市宝应县总工会深入推进“党工共建”机制,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创新组织形式、入会方式、管理模式,实现工会组织和工作覆盖精准化,建设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因企施策、创新民主管理工作机制,精准发力、推进重点产业集群产改,完善技能劳动竞赛体系,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有效激发职工群众的创造活力;加强工会服务阵地的标准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打造职工维权解难的新阵地和服务职工群众的温馨港湾,让工会服务阵地成为传递工会温度、彰显工会作为的高地。
江苏工人报 2025-8-12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