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关键之年,阳信县总工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决策部署,紧扣滨州市《强化“四链”融合纵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监测评价体系》和《非公有制企业产改“十百千”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做大做强产业链、优化提升教育链、建立健全人才链、培育筑实创新链,探索出一条具有阳信特色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路径。
一、党建统领,把牢产业工人思想“方向盘”
“我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思想引领贯穿产改全过程,确保产业工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阳信县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霄鹏介绍。县总工会通过摸排新业态、新就业和“两新”组织底数,创新打造“阳帆启航·同心‘链’盟”产业链党建联盟,把支部建在链上、把党员聚在链上、把活动办在链上,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与此同时,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宣教活动4场次,组织先模人物进企业、进车间、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五进”宣讲40余场,受众职工达1.1万人次;打造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4家,其中我县拥有国家级职工书屋4家,位居全市前列;工会驿站实现城区主干道、重点园区15分钟服务圈全覆盖。
二、竞赛赋能,激活产业工人成长“动力源”
“这次技能竞赛让我把平时积累的操作经验都发挥出来了,还拿到了高级工证书!”在第五届阳信县职业技能大赛叉车工赛场,山东巨久能源职工刘庆建兴奋地说。4月10日,由阳信县总工会联合县人社、工信等部门举办的该项赛事,共设置电工、焊工、数控、家政服务等14个竞赛项目,在8个分会场同步开赛,1100名职工同台竞技。
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训”,阳信县构建“县级大赛—行业比武—企业练兵”三级竞赛体系,上半年累计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26场次,覆盖职工2100余人;推荐滨阳燃化油品燃料生产部加制氢装置乙班荣获省级“三查三防”安全生产竞赛优胜班组。
“传帮带”同样成为职工成长的“快车道”。巨久能源实施“一对一”师徒结对,签订帮扶协议32份;滨阳、京阳等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200余人,实现了“培训—评价—使用—激励”闭环管理。
三、关爱升级,织密产业工人保障“幸福网”
“孩子在‘工助未来职工子女托管班’参加暑期托管,我在厂里上班特别安心。”在瑞鑫集团工作的刘霞告诉记者。阳信县总工会把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作为“暖心工程”,上半年签订集体合同30份,百人以上非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建制率动态保持在95%;“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五方联动调处劳动争议45件次,提供法律咨询80余次。
聚焦职工心理健康,阳信县总工会创新开展“心灵茶话会”“玫瑰书香”主题阅读等活动,17个乡镇(街道)、5大系统实现专场讲座全覆盖;累计为300余名县级以上劳模免费体检,发放劳模春节慰问金、津补贴2.86万元;职工互助保障扩面提质,222家单位、1.68万名职工参保,同比增长21.33%。
四、工匠学院,打通产业工人成才“高速路”
“学院把课堂搬进车间,把大师请进课堂,让我们边学边干、边干边赛。”正在阳信工匠学院参加PLC高级编程班的山东京阳科技职工王爱芳说。依托阳信县职业中专,阳信工匠学院构建“专业培训+实训基地+技能竞赛+工匠选树”长链条职工技能提升体系,2025年上半年已开展培训8期、覆盖职工600余人;柔性引进齐鲁工匠、首席技师等12人来阳授课,打造区域高技能人才综合培养“摇篮”。与此同时,阳信县总工会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五小”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累计征集创新成果320项、转化落地78项,创造经济效益1100余万元;推荐12名省、市级劳模、高技能人才进入全县劳模技能人才专家库,1名产业工人当选县政协委员,产业工人政治地位、经济待遇同步提升。
五、锚定目标,擘画产改工作新蓝图
面向未来,阳信县总工会将聚焦“思想引领、制度机制、职工服务”三大板块持续发力:
—是抓思想建设,深化“阳帆启航·同心‘链’盟”品牌建设,广泛开展职工文体活动,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
二是抓制度机制,纵深推进“十百千”专项行动,探索以技定酬激励机制,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阳信经验;
三是抓职工服务,深化“1+3”集体协商、厂务公开制度,完善“夏送清凉、冬送温暖、平时送帮扶”长效机制,让产业工人真正得实惠、有尊严、更出彩。
“我们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幸福阳信贡献工会智慧和工人力量。”刘霄鹏表示。
滨州市总工会 2025-8-25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