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概述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原油田天然气处理厂积极投身海外市场,成功开展6个海外项目,外派职工超500人次,业务横跨8个国家。中原油田天然气处理厂工会在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同时,采用“大本营统一管控,当地项目工会制”模式,建立基层工会组织,由项目工会服务海外中国职工,打造全时段关怀模式,从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到每年,为海外职工提供贴心关怀与有力支持。
二、针对问题
▲双重压力困境:海外天然气项目面临安全管控与文化适应双重压力,致使职工身心负荷过重。
▲归属茫然危机:焦虑孤独引发职工注意力涣散,团队协作弱化形成恶性循环,跨国亲情疏离加剧归属感危机。
▲支持体系短板:传统关怀模式存在制度约束强于自主驱动、文化融合流于形式、家庭支持缺位等结构性矛盾。
三、主要做法
(一)每日轻量关怀,增强海外职工安全感。
以“焦点解决”技术为核心,打造“晨安暮暖”家庭关怀机制。依托慧心理云平台,每日7:30向海外职工推送家属定制安全寄语,20:00组织“点赞激励”家庭日活动,通过VR技术实现“云团聚”。构建“国内-海外”双向情感支持系统,引导职工自主思考安全价值,推动安全认知从“制度约束”向“自我驱动”转变,实现安全隐患的源头治理。
(二)每周特色关怀,增强海外职工幸福感。
实施“舌尖上的乡愁”计划,每周一、三、五推出胡辣汤、烩面等20余种中原特色美食套餐,同步开展“家乡味道”故事征集活动。每周六晚举办“家庭云聚会”,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虚拟同框,设置亲子厨艺赛、夫妻默契挑战等互动环节。配套开发家属服务积分系统,累计参与积分可兑换亲子训练营、便民服务等12项专属服务,形成“味觉+情感”双重关怀闭环。
(三)每月精准关怀,增强海外职工情绪掌控感。
建立海外职工心理台账标准化模板,涵盖驻外时长、家庭状况、心理测评等8类核心数据,每月开展思想动态分析。实施心理状态“三色管理”:绿色(正常)常态关怀、黄色(关注)科室联动、红色(重点关注)专家介入。配套建设海外心灵驿站,提供压力调节、情绪识别方法等6类服务,对严重心理问题启动“绿色转诊”通道,实现心理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
(四)每季文化关怀,增强海外职工归属感。
依托中外传统节日节点,实施“文化四季行”计划。春节与当地新年联办“双元庙会”,端午与当地丰收节共创“粽香文化周”,中秋联合社区开展“月圆共此时”灯会,国庆融入当地独立日举办“家国同庆”演出。每季策划“传统技艺工作坊”,组织中外员工共学剪纸、香囊制作与当地手工艺,同步开设“文化微课堂”互授语言习俗。通过中外节日融合、技艺共生、语言互通,构建“你中有我”的文化共同体,近三年职工海外适应周期缩短60%。
(五)年度激励关怀,增强海外职工成就感。
实施“成就赋能计划”,构建“个人荣誉+家庭支持”双轮驱动体系。在职业发展端,设立“海外先锋”专项奖励,将海外工作年限、项目贡献度等指标量化纳入职称评审和岗位晋升体系;在家庭关怀端,创新举办海外奋斗者家庭训练营,通过亲子沟通工作坊、公众开放日等特色活动,覆盖85%以上海外职工家庭,有效缓解海外职工家庭跨国亲情疏离的痛点,使海外职工个人价值与家庭获得感同步提升,形成奋斗、荣誉、归属的良性循环。
四、经验启示
▲全方位关怀:实施“每日问候、每周互动、每月谈心、每季联欢、每年表彰”的递进关怀模式,全面覆盖职工工作生活。
▲全链条管理:构建“定期体检、及时干预、跟踪问效”的心理健康闭环,使职工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下降。
▲全过程互动:建立“企业搭台、家庭参与、职工受益”的联动机制,缓解职工思乡之情,增强海外适应力。
全国总工会网站 2025-09-30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