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概述
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总工会瞄准工会驿站受众职工群体需求,优化点位布局,科学设置24小时智能化驿站,因时因地因人调整服务内容,搭建起由4个智能驿站、5个流动大巴车驿站、59个固定驿站组成的工会驿站矩阵,不断提高驿站知晓率使用率,使职工群众从敢用、能用到好用、爱用,切实将工会驿站打造成职工暖心站、群众爱心屋。
二、针对问题
▲规划选址不科学:个别驿站间距过近、位置较偏,使用不便,有的区域人员密集,但驿站覆盖不到位。
▲服务内容不精准:千站一面、四季一样,没有因时因地提供精准服务,职工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运维管理不到位:部分驿站宣传不到位、标识不醒目,设施损坏更新不及时,职工不敢进、不能进、用不了。
(一)强化数据支撑,动静合理搭配。
▲精准测算:与交警部门、商务局、公交集团等建立工作联系,依托公安交通智能指挥中心、智能交通数据中心提供的人流量大数据及商户分布数据,准确掌握区域人流情况及订单配送情况,选取重点商圈、热门景区等人员密集区域建设工会驿站,有效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户外劳动者活动区域。
▲调配升级:在人群密集、使用频率较高的点位,升级打造4个24小时智能驿站,通过智能设备及时补充物资,提升服务质效。动态合理调配流动驿站,在冬、夏旅游旺季及重要时间点,及时通报商圈、社区、公交公司等联建单位,调配流动驿站(大巴车)停靠在使用量较大区域,增派工会干部、社工及志愿者支援固定驿站。
(二)设施因时制宜,服务以人为本。
▲适应季节差异:夏季依托驿站“送清凉”,配备冰箱、空调、折扇等防暑纳凉设备;冬季通过驿站“送温暖”,提供电暖气、暖宝宝、热水等取暖御寒服务。
▲满足不同群体:根据驿站周边不同受众针对性融合工会服务内容。在年轻人较多的区域设立工会帮就业微型服务驿站;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较多的区域设立法律维权服务站点;在商圈、景区附近驿站配备AED等急救设备,组织驿站管理服务人员开展急救培训,为职工群众提供及时救护。
(三)强化宣传,优化管理。
▲张贴宣传板:在驿站外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板,标明重点服务人群、免费服务内容,使职工群众敢进门、愿使用。驿站内张贴工会服务矩阵二维码,方便职工群众扫码入会,在线享受工会各项服务。
▲推送宣传片:以动画形式制作驿站宣传片,通过平台头部企业推送给外卖员、快递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驿站全部上线标识,提高职工知晓度。
▲设立公示牌:健全驿站站长和管理员工作机制,由街道(社区)工会工作人员或工会社会工作者担任站长,共建单位工作人员担任管理员。参考河湖长制公示牌模式设立工会驿站责任牌,落实驿站管理责任。
▲健全巡查制:制定《工会驿站日常巡查规范手册》,严格落实管理员日巡、站长周巡、区县(市)工会月巡、市总工会不定期抽检工作机制,定期考核评估驿站服务质效。根据考评情况,对驿站进行动态管理。2025年以来对68家驿站进行巡查整改、巩固提升。
▲坚持合理布局:根据使用密度设置固定驿站、流动驿站、智能驿站点位,把职工群众的实际需求作为驿站选建的第一标准。
▲坚持精准服务:应时应季提供差异化服务内容,提高驿站使用率和服务精准度,满足职工诉求。
▲坚持科学管理: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要健全管理机制,配齐配强管理人员,提升服务水平,真正发挥工会驿站作用。
全国总工会网站 2025-09-30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