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回应民生关切、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推动该领域规范、有序前行,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枣阳市总工会积极作为,精准服务,着力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烦忧问题,全面打造“安心、舒心”环境,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枣阳工作更有劲头、权益更有保障、生活更有盼头。
9月2日,在万象城商圈工会爱心驿站里,刚结束保洁工作的万明清和她的同事,正在利用午休时间加热午饭。
保洁员 万明清:以前觉得工会离我们很远。现在“娘家”就在身边,我们在驿站里能热饭、充电、吹空调,顺便午休一下,孩子暑期的时候还能在爱心托管班上课,我们工作的时候舒心多了。
这是市总工会创新推行“摸、访、建、统”工作法,破解新业态劳动者“覆盖难、入会散、服务弱”困境的生动缩影。
针对新业态企业分布散、人员流动快的实际情况,市总工会联合市场监管、交通、人社等九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建立企业注册、用工及纳税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平台数据,摸清司机、骑手分布、流动规律,形成动态数据池。
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王宏:我们带着名单跑遍全市产业园区和配送站点,两个月内实地走访了百余家企业,通过线上数据与线下摸排情况相互验证,最终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企业清、人数清、状况清、需求清”动态台账,为精准建会打下坚实基础。
为更好地服务新业态劳动者,市总工会探索出三类建会模式:对美团、顺丰等规模平台,指导单独建会,并配备专职干部;对零散快递网点、家政公司,按地域组建联合工会;开发“扫码入会”系统,让流动的新业态劳动者“指尖入会”。
市总工会组织基层部负责人 冯小强:我们制定建会手册,明确职代会流程、经费使用规范,确保“建起来就规范”。对于分散的个体从业者,由乡镇(街道)工会兜底管理,实现工会服务全覆盖。
市总工会工作人员通过与新业态劳动者拉家常和一线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到“外卖员需要充电、加热饭菜的驿站,家政工渴望拥有技能提升的机会”这些诉求。目前,已经升级改造20个户外爱心驿站,新增微波炉、充电宝等设施;并开办家政技能培训班,首批120名家政服务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鑫恒家政工作人员 隗春玉:加入工会后,我们这些常年在外奔波的人,不仅有了组织可以依靠,参加培训、提升技能,还能享受到工会赠送的保险、体检等各项服务,他们真是我们的贴心“娘家人”。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新兴领域工会组织400余家,发展工会会员26000余人,建会入会率接近80%。
枣阳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黄凌:今后,市总工会将持续推动“建会广覆盖”向“服务高质量”转型,重点开展数字技能、养老护理等培训,让新业态劳动者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并发挥好组织优势,进一步加大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爱力度,营造全社会尊重、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湖北日报客户端20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