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总工会数智化“培训+竞赛+服务”助推产业工人提素增智

政策研究室 2025-10-17

“什么是Prompt指令?它也可以称为提示词,是引导大语言模型生成内容的指令,通俗地说就是一句话、一个问题或者是一段文字。”

来自三明学院网络技术中心的高级实验师张茂华结合实际案例,讲授使用AI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实用技巧。这场由市总工会举办的“AI大模型及其应用实践”培训课吸引了40多名职工参与。

近年来,三明市总工会结合深化产改工作,把推动产业工人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服务产业链建设的重要抓手,探索实行“数智化+培训”“数智化+竞赛”“数智化+服务”工作模式,着力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强化产业发展智力支撑,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着力培育“智造”技工,让技能与智能互促共进

随着智能化设备等新质生产力的推广运用,三明市、县工会响应基层工会需求,举办了13个专场培训,吸引了650多名产业工人参加。

在市、县工会的带动下,多家产改参与企业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多种形式将AI技术应用等课程纳入职工课堂,如福建一建集团举办“DeepSeek+” 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并与三明学院共建“产业链头部企业实训基地”,2024年来共有30人通过BIM信息建模员考试,35人通过工程测量员考试;东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技改“师徒结对”活动,精选8名职工组成企业内训师队伍;国网三明供电公司突出实训提升,先后投入1100余万元,建设、改造了13个共达1737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全年培训量达4.4万人次,其中红外感知预警装置、无人机技术和北斗智能压实等智能技术应用培训达2100余人次。

积极搭建实操赛场,让素质与数智互促共进

7月上旬,三明市住建系统建筑行业数字应用(造价员)职业技能竞赛在三明学院落下帷幕。

“这就像一次‘沙场点兵’,竞赛的项目设置贴合我的日常工作。比如BIM数字建模和工程量算量这两个环节就是我比较擅长的,但今天的高手也很多,十分考验我的个人素质和现场发挥。”个人一等奖获得者刘婷婷拿着手里的奖状说。

数智化人才培育除了靠学和练,还得靠实操“比武”提高能力素质。三明市总工会推广数智化“技术培训+技能比武”育才新方式,成立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工会联合会,并举办了三明市首届“三钢闽光杯”数字工匠技能竞赛,吸引150多名选手参加自动控制工程、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分析处理等三个项目技能比武。

两年多来,三明市已举办“5G数字与绿色经济”“RPA机器人操控”等市级以上各行各类数字工匠技能竞赛7场,共有112个单位、1700多名职工参加,赛场选拔项目第一名19人。今年,市总工会还将突出“AI应用、AI开发、AI创新”主题,启动第二届数字工匠技能竞赛,计划安排8个场次比赛,通过竞赛比武促进职工多学多练、提高素质、选拔人才,为数智化技术技能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

不断提升应用效益,让创新与创效互促共进

为增强企业科研投入主动性,激发产业工人创新活力,三明市总工会把做好创新成果转化作为开展“五小”创新活动的后半篇文章,设立职工创新项目补助资金,为获奖项目提供知识产权保护运营咨询服务,并结合劳模助企行和工会干部蹲点活动,协调联系工信、科技、市场监管、科协、农业、林业等部门,协助做好项目推广可行性研究、申报发明专利和成果包装推介等工作,两年多来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有204个项目在服务中受惠,其中数智化智能化项目167个,目前已转入推广使用阶段的有151个。

同时,针对三明市民营企业规模小、基础薄、创新力不足等问题,市总工会着重引导国有企业发挥带动作用,通过支持劳模工匠工作室建设、联办工匠学院和共育共推创新项目等形式打造国企科研发展优良环境,进而带动民营企业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成果效益。

如福建三钢集团作为产改试点企业,陆续投入17亿元建设了智慧管控中心、智能控制中心、智能运营系统、大数据决策支撑平台、闽光云商平台、IT基础建设等数智供应链产业项目;市交发集团集合23名技术骨干与专家,聚焦公路、水运建设项目重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突破高速公路装配式混凝土小型构件自动化生产综合施工技术、桥梁BIM正向设计、交通工程施工安全规范标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应用等多项科研成果;市城发集团通过优秀人才“传帮带”方式,推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获得“一种多功能沥青路面检测装置”“一种建筑施工用装配式支撑装置”等4项实用新型专利。

下一步,市总工会将结合深化产改工作,在武装智慧头脑、锻炼实操技能、助力智改数转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突出重点,立体推动,为加快推进三明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提档加速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三明市总工会 2025-9-5


网站首页 | 工会概况 | 政策研究 | 组织建设 | 劳动经济 | 法律服务 | 宣传教育 | 女工园地 | 权益保障 | 机关党建 | 资料中心 | 协同办公
地址: 中国-郑州建设路126号 邮政编码:450000 电话:0371-67883101 工会热线:12351
版权所有:郑州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273号 豫ICP备17051074号-1
郑州工会微信
工会会员服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