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意义
近年来,数字阅读蓬勃发展,“耳朵阅读”蔚然成风。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近四成成年国民养成听书习惯。郑州市总工会紧扣“书香社会”建设战略部署,积极探索“互联网+职工文化”新路径,携手喜马拉雅平台精心打造全国首例听书普惠项目——“书香郑州·声润绿城”劳动者云书房,以数字之力打通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主要做法
(一)免费开放百万优质资源赋能劳动者
“劳动者云书房”打破听书付费的壁垒,向广大劳动者免费开放价值15亿版权的海量有声资源库,提供超过180万小时的优质内容。用户可免费收听喜马拉雅平台VIP专辑,内容覆盖党建红色主题、历史人文、健康养生、亲子儿童等21个大类,囊括《平凡的世界》《百年孤独》《三体》等中外文学经典,余秋雨、易中天、蒙曼等名家精品课程,并精选播放量高、口碑佳的精品内容,如:相声评书、历史人文、文化品读等。从车间工人到户外劳动者,从青年职工到退休人员,从工会驿站到楼宇商圈,从公益站点到镇办社区,不同职业与年龄的群体都能便捷获取适配资源,真正实现“一人一账号,万册免费听”的普惠体验。通过拓展阅读场景,让阅读触手可及,营造出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
(二)扫码即听零门槛路径激活碎片化时间
聚焦劳动者“没时间读、没条件读”的难点、痛点,云书房采用“零门槛”服务模式。无需下载APP,只需扫描“郑州工会”公众号二维码,通过后台菜单栏进入“劳动者云书房”,即可一键开启听书之旅。通勤路上听政策、午休时间品名著、工间片刻学养生——碎片化时间轻松转化为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段”。
平台将实现全域覆盖,无缝接入全市职工书屋、城市驿站、工会驿站、志愿服务站、郑品书舍(城市书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公共空间,为职工群众构建“随时听、随地学”的文化学习新场景。让环卫工、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在歇脚间隙也能“扫码充电”,真正打破时空壁垒,实现“阅读无界限,知识零距离”。
(三)智能精准推送打造专属听书体验
“劳动者云书房”小程序根据每个用户的听书喜好,分析用户收听偏好数据,通过千人千面内容推荐服务技术,设置“每天听点儿有意思的”模块,智能动态优化内容推送,为每位劳动者打造专属听书体验,实现资源供给与职工需求的精准匹配。另外,小程序设“工会之声”电台,集中展示郑州“三工”故事;“郑工风采”电台则聚焦劳动者故事,让职工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更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三、实施成效
自7月16日启动至2025年7月28日,“劳动者云书房”平台累计页面浏览量已突破146.83万次,服务独立访客近4.91万人。用户活跃度分析显示,近30天单日访问高峰集中在晚间20点至24点,形成鲜明的“夜读”知识晚高峰。特别是《工会之声》栏目单条节目最高播放时长已达37.9万秒(约合105小时),成为现象级“爆款”内容,充分彰显了项目的吸引力和服务深度。
四、经验启示
郑州市总工会打造“劳动者云书房”的实践,为全民阅读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其核心在于紧扣劳动者“没时间读、没条件读”的痛点,在资源供给与场景创新上双向发力。一方面打破知识付费壁垒,精选百万优质有声资源,让内容既有思想厚度又具生活温度;另一方面创新“零门槛”服务模式,打造“扫码即听”的便捷云端服务与全域覆盖的线下空间,让阅读走出书本、融入碎片化时间。
五、推广应用建议
在覆盖维度上,推动“劳动者云书房”向企业车间、产业园区等生产一线推广延伸。在内容供给上,聚焦职工技能提升需求,新增职业培训、创新案例等实用专辑,同步征集职工原创音频作品,讲好身边奋斗故事。在互动体验上,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广,线上每日推送“今日好书”,结合听书时长与评论质量开展“听书达人”评选并公示榜单;线下依托遍布全市的职工书屋、工会驿站等场所,定期举办“驿站读书会”“劳动者故事分享会”等活动,邀请“听书达人”交流心得,以互动增强参与感,让文化滋养转化为职工创新创造的澎湃动能,为郑州高质量发展凝聚持精神力量。
(郑州市总工会宣传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