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意义
随着工作节奏加快,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但基层工会在心理健康服务中面临专业资源不足、服务手段单一等难题。郑州市总工会发挥职能优势,联合郑州大学等11所高校,积极整合高校心理学学科资源、专家团队和科研力量,主动开创“工会+高校”合作模式,为职工提供专业化、精准化心理健康服务,助力职工幸福生活与职业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整合高校资源
依托高校强大的学科优势、专家智库、科研力量,组织高校开放资源,组建由高校教授、专家构成的智库团队,深度参与项目研发、人才培养与课题攻关,为心理健康服务开展提供专业指导,打造立足郑州、辐射全省的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标杆。
(二)深化协同合作
围绕职工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双方共建“心理港湾”服务阵地,打造身边化、场景化的心理健康服务空间;依托高校“孵化器”,培育兼具理论与实操经验的“双师型”骨干,共育人才队伍;针对不同行业职工心理问题,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郑州方案”;打通高校精品课程与工会品牌平台壁垒,融合高校精品课程与工会线上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三)创新服务形式
通过正式签约、基地揭牌等仪式,确立合作机制。后续计划邀请高校教师和医疗专家开设“名师心理课”等特色专栏,利用线上平台推送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双师型”骨干联合服务队,结合“惠惠心理话”等品牌活动,深入企业、社区开展面对面咨询和团体辅导。
三、实施成效
郑州市总工会与11所高校成功签约合作,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构建“政校协同、专业引领、科技助力”的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职工提供更专业、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合作模式获央视网、工人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形成示范效应,为全国工会开展同类工作提供借鉴。
四、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对接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缺口。二是注重资源整合,发挥工会组织优势与高校专业特长,实现互利共赢。三是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共建、共育、共研、共享,推动心理健康服务从传统模式向专业化、品牌化升级。这种工会与高校协同联动的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
五、推广应用建议
一是积极整合资源,认真梳理一线反馈的核心难题,邀请高校教师和医疗机构专家担任特约主播/撰稿人,开设“名师心理课”“行业心理指南”等特色专栏,将高校和医疗单位的智慧结晶直接送达百万职工指尖。
二是组织由新培育的“双师型”骨干组成的联合服务队,结合“惠惠心理话”和“心理大篷车”等品牌活动,深入一线场所,提供面对面咨询、团体辅导和减压体验,让服务“零距离”。
(郑州市文教卫工会)